2022年第37卷第5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带有分流结构匹配策略的换热网络优化分析
    陈家星,徐 玥,崔国民,胡恩锴
    2022, 37(5):1.
    [摘要](988) [HTML](0) [PDF 1.21 M](673)
    摘要:
    采用节点非结构模型(NNM)优化换热网络时,节点位置的合理配置对网络拓扑结构和优化结果有重要影响。在分析NNM的优化性能时发现,优化结果中分流结构主要出现在具有较大换热潜能的流股上。因此,提出了分流结构匹配策略,该策略可根据各流股的换热潜能对流股分流结构进行调整,使换热潜能较大的流股保留更多的分流结构,促进潜在优势结构的生成。将该策略改进后的算法用于优化9SP和15SP算例,所获优化结果比公开文献最优年综合费用低17 046 $/a和4 418 $/a,且改进后的模型与算例的适配度较高。
    2  船舶动力余热透平发电一体机性能研究
    吴 哲,王 超,王佳典,李剑钊
    2022, 37(5):9.
    [摘要](860) [HTML](0) [PDF 5.76 M](542)
    摘要:
    为进一步提高有机朗肯循环(ORC)发电系统的密封性、可靠性及发电效率等性能,开展透平发电一体机性能实验研究。研究对象为350 kW等级ORC发电装置,循环介质为R134a,船舶余热热源温度为60~90 ℃,冷源温度为9±1 ℃。利用试验测试及理论分析等方法,对透平发电机功率、效率以及冷却方式开展研究。结果表明:在热负荷达到4 023 kW时,发电上网功率平均值为315 kW,透平轴功平均值为341.6 kW,系统稳定时,透平等熵效率达到79.22%;发电机效率达到92.55%,系统效率达到7.85%,相对于参考文献中几种常用的透平发电机技术方案,磁悬浮高速径流透平一体发电机具有较高的热功转换效率及发电效率,额定发电功率下用于冷却电机的工质流量仅为0.124 5 kg/s。
    3  基于POD分析离心泵叶轮入口流动结构发展规律
    邓潇睿,阳 君,廖振阳,谢 田
    2022, 37(5):15.
    [摘要](907) [HTML](0) [PDF 6.78 M](534)
    摘要:
    为了研究离心泵叶轮内部周期性非定常流动结构,基于POD方法,从能量、时间和空间3个方面对叶轮内部压力场进行分析,研究其非定常流动结构随着流量变化的发展规律。结果表明:叶轮压力场前5阶POD模态的能量占总能量的90%左右;随着流量的降低,离散频率分别为St0.23和St0.19的两种非定常流动结构开始在叶轮入口出现,且与回流区吻合;在流量处于0.8Q Des时,特征频率为St0.23在2~5阶POD能量占比较大,且强度沿着前盖板至轮毂方向逐渐降低;在流量处于0.7 Q Des时,特征频率为St0.23的非受迫周期性流动结构的能量占比降低。由于动静干涉的影响,轴频StR与特征频率St0.23的线性频率St0.19能量强度增加,在流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且特征频率为St0.19的流动结构在靠近中截面偏前盖板的能量强度最大,并向两边逐渐降低。
    4  倾斜齿迷宫密封动力特性与减振机理研究
    顾承璟,张万福,潘 渤,李 春
    2022, 37(5):23.
    [摘要](710) [HTML](0) [PDF 7.45 M](501)
    摘要:
    在建立倾斜齿迷宫密封三维数值模型的基础上,应用密封动力特性识别模型和数值计算方法,研究了倾斜齿迷宫密封动力特性和减振机理。结果表明:相比于直齿迷宫密封(Straightteeth labyrinth seal,STLBS),前倾齿迷宫密封(Forward inclinedtooth labyrinth seal,FILBS)泄漏量明显偏低,而后倾齿迷宫密封(Backward inclined-tooth labyrinth seal,BILBS)泄漏量明显偏高;3种迷宫密封动力特性系数关系为:FILBS>STLBS>BILBS,且BILBS动力特性系数对后倾角变化更敏感。随前倾角增大,存在最佳倾角范围(45°~60°)使得密封有效刚度几乎保持不变,有效阻尼最高;与STLBS相比,FILBS可增大转子表面负的切向力绝对值,使密封动力稳定性提升,而BILBS易导致密封稳定性下降。
    5  有机混合工质对航空发动机射流预冷效果的数值研究
    胡 峰,张 海,王慧杰
    2022, 37(5):31.
    [摘要](336) [HTML](0) [PDF 9.17 M](451)
    摘要:
    为了解有机混合工质进行射流预冷时的冷却特性,选用乙醇/水作为预冷工质,给定相同的边界条件,在3组不同的喷雾量(工况),通过ANSYS 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探究喷雾量对冷却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喷雾量的增加,预冷段内空气的温降效果变好。喷雾量从1.641 kg/s提升到2.345 kg/s时,预冷段出口的温降系数从7.80%提升至10.23%;工况3至工况1喷雾量依次增加,预冷段内的蒸发量也随着喷雾量的增加而有所提升。工况1中蒸发量最大,达到1.286 kg/s,但蒸发率却从工况3时的58.06%降至工况1时的54%;在同一工况下,压力在喷雾杆附近损失程度最高,其中工况1压力损失系数达到了3.41%,而随着冷却工质的汽化,压力会有所补充,最终压力损失系数会有所降低;同时,工况2的压力损失系数在整个预冷段内一直为3种工况中的最低值,表明压力损失与喷雾量的大小并非呈简单的线性关系。
    6  反应速率对层流扩散火焰特性的影响
    谢欣容,刘 石
    2022, 37(5):38.
    [摘要](300) [HTML](0) [PDF 6.77 M](627)
    摘要:
    为探究燃烧过程中火焰结构和烟黑特性的变化规律,对层流乙烯/空气扩散火焰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成核过程和表面生长过程中,反应速率常数的指前因子及活化能对层流乙烯/空气扩散火焰温度和烟黑体积分数的影响。结果表明:成核反应速率常数中,指前因子增大,火焰温度降低,烟黑体积分数增大,当指前因子提高50%时,在轴向高度3 cm位置对应的火焰温度峰值减小0.70%,烟黑体积分数的峰值增大37.98%;活化能增加,火焰温度增大,烟黑体积分数减小,当活化能提高50%时,在轴向高度3 cm位置对应的火焰温度峰值增大3.41%,烟黑体积分数的峰值减小78.92%;表面生长反应速率常数中,指前因子增大,火焰温度逐渐减小,烟黑体积分数逐渐增大,当指前因子提高50%时,在轴向高度3 cm位置对应的火焰温度峰值减小2.03%,烟黑体积分数的峰值增大1.65倍;活化能增加,使火焰温度升高,烟黑体积分数减小,当活化能提高50%,在轴向高度3 cm位置对应的火焰温度峰值增大9.61%,当活化能提高12.5%,烟黑体积分数的峰值减小46.68%。
    7  轴向射流对旋流管状火焰传热影响的实验研究
    赵晓尧,彭维康,余 筱
    2022, 37(5):46.
    [摘要](757) [HTML](0) [PDF 3.62 M](345)
    摘要:
    为了探究轴向气体流动特征对旋流管状火焰传热性能的影响,在实验中引入轴向喷出的N2作为稀释剂。研究了不同的轴向流量、喷嘴孔径及喷孔数量下的火焰结构及传热规律,重点分析了不同流动条件下管状燃烧室内火焰径向传热的温度分布特征。分析结果表明:旋流管状火焰能将一定量的气体工质快速升温至1 000 ℃以上;随着轴向稀释气体流量的增加,火焰根部被吹离切向入口,火焰锋面向燃烧室下游移动,导致火焰根部温度显著降低,而且最高温度区域也向下游移动,最高温度值也有所降低;随着喷嘴孔径的增大,火焰锋面位置无明显变化,而火焰根部向喷嘴侧移动,且相同轴向位置的径向温度更高,即喷嘴孔径的增加有助于对轴向气流的快速加热;在当前实验条件下由于受到空间限制,喷孔数量的变化对火焰位置与温度分布无明显影响。
    8  恒温下准东煤及其混煤燃烧过程中NO释放特性研究
    王天龙,贾永会,李 欣,马登卿
    2022, 37(5):53.
    [摘要](129) [HTML](0) [PDF 3.12 M](240)
    摘要:
    基于恒温热重-燃烧污染物在线监测系统,通过对NO瞬时释放曲线的分析,并结合燃烧反应动力学计算,研究了恒温条件下燃烧环境温度对准东煤燃烧过程中NO释放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温度升高,单煤和混煤燃烧过程中NO的释放时间会显著降低,释放速度显著提高;煤种成分的差异会导致NO释放特性的差异,固定碳挥发分的质量分数对NO释放有影响,而灰分的质量分数对NO释放无影响,当高固定碳、高挥发分的煤与低固定碳、低挥发分的煤进行掺混燃烧时,混煤的NO释放量和释放速率会降低。当燃烧过程中掺混北山煤时,混煤NO释放量低,释放速率慢,可以看作是一个较为优良的混煤掺烧方案。
    9  单管微混燃烧器燃料/空气掺混规律研究
    仇 园,张哲巅,雷福林,张永生
    2022, 37(5):62.
    [摘要](666) [HTML](0) [PDF 5.21 M](324)
    摘要:
    为了使应用于燃气轮机的单管微混燃烧器实现清洁燃烧,达到降低污染的效果,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从影响单管微混燃烧器燃/空掺混均匀性的几何参数入手,分析了几何参数与掺混均匀性的问题,研究了微混燃烧器中非反应流动以及燃/空分配对掺混均匀性的影响,形成了单喷嘴微混设计方案。三维模拟模型基于如下设计参数建立:空气孔径Da为2~5 m、空气孔间距S为5~11 m、第1排空气孔与燃料主流入口平面距离L1为3~35 m、流速V为50~70 s。结果表明:混合质量并不直接取决于空气孔直径Da的大小,而是与燃空射流动量比有关;空气孔间距S对均匀度的影响较小,且与最短预混段长度L呈三次多项式的关系;L1的长度与预混段长度在给定区间内呈现四次多项式的关系;流速V、空气孔直径Da、射流深度H三者可呈现出一个函数关系,可由已知量推测未知量的范围。基于上述研究结果,在合适的几何尺寸下,单管微混燃烧器可以得到较高的混合质量,压损较小的情况下,使燃/空掺混均匀性更好。
    10  当量比对微型燃气轮机H2/Air燃烧特性的影响
    刘 红,曾卓雄,郭开放
    2022, 37(5):72.
    [摘要](474) [HTML](0) [PDF 8.08 M](314)
    摘要:
    为了探究氢气微型燃气轮机的燃烧特性,用数值模拟方法分析了6种不同当量比工况下的燃烧室内流场特性、压力损失、燃烧效率、NOx排放和速度分布等参数。结果表明:当量比对回流区的范围影响不大,压力损失和出口速度随当量比增加逐渐增大,出口温度分布系数(OTDF)、排气温度和NOx排放随当量比的增加先增大后减小;径向速度的分布关于燃烧室中心轴线对称;当量比小于1时,燃烧效率在99.9%以上;当量比大于1时,燃烧效率随当量比增加而降低;当量比为1时,排气温度达到2 500 K,NOx排放达到最大值,偏离化学当量比燃烧有利于抑制NOx的生成。
    11  涡轮薄层污泥干化的热质传递过程与关键参数研究
    胡成明,张 斌,张 振,肖 尧
    2022, 37(5):79.
    [摘要](178) [HTML](0) [PDF 10.85 M](268)
    摘要:
    涡轮薄层污泥干化是涉及导热、对流传热与传质、高速旋流相耦合的复杂过程,掌握污泥的耦合干化机理与规律、确定干化设备核心参数,是该技术成功应用的关键。本文用机理分析方法构建涡轮薄层干化过程传热、传质的数学模型,基于该模型对污泥干化过程开展数值模拟,揭示涡轮薄层干化过程单一气相和气固两相流的速度、温度和含水率的分布规律,探究涡轮薄层干化的关键技术及参数。设计开发涡轮薄层污泥干化系统并开展实验研究。结果表明:干化机内部的桨叶阵列设计能够实现物料的顺利运输,桨叶末端是干化机内混合传热效果最佳位置,最优桨叶安装角度为45°,出口污泥含水率可降至20%。
    12  毛细芯蒸汽槽道孔径对环路热管(LHP)传热性能影响研究
    胡卓焕,罗 婷,许佳寅,杨 茉
    2022, 37(5):86.
    [摘要](526) [HTML](0) [PDF 5.81 M](294)
    摘要:
    设计并通过3D打印制备了3种毛细芯结构:无嵌入式槽道(蒸汽槽道)毛细芯、嵌入式槽道毛细芯(同孔径槽和异孔径组合槽)。通过实验研究了毛细芯蒸汽槽道对环路热管(Loop Heat Pipe,LHP)传热性能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在低热负荷启动时,3种毛细芯均能成功启动且蒸发器出口(te-out)及冷凝器进口(tc-in)由于气液两相流的存在出现周期性温度振荡;嵌入式槽道毛细芯启动响应快(76 s)、温度振荡(tc-in)幅度小(±1.0 ℃),同孔径槽毛细芯稳定温度低(36.8 ℃),异孔径组合槽毛细芯由于大孔径(500 μm)不利于低热负荷下的蒸发,启动稳定温度高(38.7 ℃);在变热负荷运行过程中,嵌入式槽道毛细芯有效蒸汽排出面积更大、蒸汽干度更高,在中、高热负荷,温度振荡(tc-in)得到明显改善;异孔径组合槽设计更有利于内部产生蒸汽高效排出,在高热负荷工况下,异孔径组合槽毛细芯壁面温度为85.0 ℃,比无嵌入式槽道毛细芯低了8.0 ℃。
    13  CCPP余热锅炉入口烟道烟气流动的数值模拟研究
    郭 晨,李慧梅,董 辉,钱飞舟
    2022, 37(5):93.
    [摘要](339) [HTML](0) [PDF 4.70 M](286)
    摘要:
    燃气-蒸汽联合循环(CCPP)余热锅炉入口过渡烟道连接着燃气轮机与锅炉本体,其结构参数影响着余热锅炉炉内气体流动及换热,进而影响循环机组的效率。以某9F级CCPP系统135 MW的余热锅炉入口烟道为研究对象,利用数值模拟方法针对上仰角及导流板对烟道内部流场的影响进行了研究,分析了气体流动平均速度及流动均匀性。结果表明:当烟道上顶面第1段上仰角α1不变、烟道上顶面第2段上仰角α2减小时,烟道底部高速区范围减小,〖JP2〗上部回流区变大,平均速度减小,流动均匀性变差;当α1减小、α2不变时,结论刚好相反。α1=30°,α2=70°的方案为最佳方案,该结构下烟气平均速度较初始方案提高1.87%。导流板设置可以极大增加烟气的平均流速,增加流动均匀性;导流板角度为30°,25°和20°的烟道结构为最佳方案,该烟道内烟气平均速度较原方案提高48.15%。
    14  基于概念漂移的电站SCR系统催化剂性能的劣化分析
    姚学忠,贠勇博,宋贵安,司风琪
    2022, 37(5):101.
    [摘要](227) [HTML](0) [PDF 2.71 M](249)
    摘要:
    建立有效的电站设备性能监测模型,对指导设备进行预测性维护具有重要意义。以热工过程中的SCR脱硝系统为例,基于海量且连续的运行数据,从概念漂移的角度对催化剂活性进行了监测以及劣化分析。首先建立了SCR系统健康状态的离线模型,其次将实时运行数据输入模型进行了测试,并构造了衡量模型性能的统计指标以反映催化剂性能的劣化程度。将模型仿真算例和SCR系统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对比验证,验证结果表明,监测指标随时间推移呈指数分布变化关系,可有效跟踪和监测催化剂活性变化,为电厂运行人员适时更换催化剂提供科学指导。
    15  风力机垂直交错对下游风力机性能的影响研究
    姜洪志,张 宇,陈 建,李 春
    2022, 37(5):107.
    [摘要](552) [HTML](0) [PDF 13.49 M](412)
    摘要:
    为降低上游风力机尾流的影响、优化风场布置,在两台串联的NERL 5 MW水平轴风力机中间安装1台小型的垂直轴风力机,形成垂直交错风场。采用FLUENT软件对串联风场和垂直交错风场进行数值模拟,对比两种风场的输出功率与流动特性。同时,改变垂直轴风力机的安装位置,分析其与下游风力机的距离对垂直交错风场的影响。结果表明:当风力机串联布置且为标准间距7D(D为风轮直径)时,下游风力机受上游风力机尾流影响仍然很大,输出功率下降57.1%;串联风场中加入垂直轴风力机加快了相应垂直交错风场尾流的恢复,提高了下游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垂直交错风场中垂直轴风力机安装距离为1D~6D时,可以在上游风力机功率变化不明显的情况下提高下游风力机的输出功率;当安装距离为6D时,下游风力机提高功率最高,比串联风场增加了40.1%。
    16  海上风力机橡胶及泡沫铝材料防护装置性能研究
    岳新智,韩志伟,李 春,赵鑫磊
    2022, 37(5):115.
    [摘要](100) [HTML](0) [PDF 3.71 M](246)
    摘要:
    17  日间供暖太阳能热泵系统负荷分析及面积优化
    展 浩,吴荣华,于 灏
    2022, 37(5):124.
    [摘要](617) [HTML](0) [PDF 1.68 M](223)
    摘要:
    以青岛市某公司办公楼太阳能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TRNBuild建立建筑模型,仿真分析同一建筑全天供暖与日间供暖热负荷分布特点,针对建筑日间供暖需求建立太阳能-空气源热泵仿真供热系统,利用TRNSYS软件进行供热季仿真模拟,计算日间供暖集热器最佳设计面积。仿真结果表明:相较于全天供暖,建筑日间供暖热负荷波动更为剧烈,最大峰值约为全天供暖的2倍,针对日间供暖设计的太阳能热泵系统在集热器面积为417 m2时运行经济性最佳,系统COP可达4.1,对应太阳能贡献率为24.7%,供暖季相较于传统空气源热泵可节约电能9 091 kW•h。
    18  燃煤机组烟气水回收过程余热利用潜力计算分析
    张钧泰,张国柱,杨凯旋,刘 明
    2022, 37(5):131.
    [摘要](658) [HTML](0) [PDF 2.54 M](292)
    摘要:
    为了降低燃煤机组资源消耗实现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和水回收,本文采用MATLAB软件建立某330 MW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和水回收系统仿真计算模型,计算结果表明:利用烟气换热器回收烟气余热的同时将脱硫塔之后的烟气冷却,可回收冷凝水8.68 kg/s,同时也会产生33.95 MW冷凝热量。为利用冷凝热量,本文提出热泵供热方案(方案1)和预热空气方案(方案2),方案1将冷凝热量作为压缩式热泵冷源,当供热温度为75 ℃时,热泵耗功11.80 MW,对外供热45.75 MW;当供热温度为100 ℃时,热泵耗功17.37 MW,对外供热51.32 MW;方案2利用冷凝热量驱动暖风器在低温环境预热空气,替代蒸汽暖风器。环境温度-20,-10和0 ℃时,方案2节煤率分别为3.60,2.71和1.81 g/(kW•h)。当环境温度逐渐升高时,方案2节煤率下降,但是系统部分状态点温度升高,低温省煤器的节煤率也逐步增加,方案2有较好的节能潜力。
    19  塔式光热电站定日镜跟踪精度校正技术研究
    吴 凯,马 敬,程 斌,王长久
    2022, 37(5):137.
    [摘要](382) [HTML](0) [PDF 5.92 M](273)
    摘要:
    为提高光热电站定日镜校正合格率,从定日镜跟踪精度校正的必要性出发,结合塔式光热电站定日镜控制系统及光斑校正系统对校正的理论依据、校正策略等进行了研究,分析了风速、云层及太阳直接辐射(DNI)、镜面清洁系数、校正系统及临时局域网的稳定性等因素对校正结果的影响,并提出了具体的应对策略。研究表明,当风速小于5 m/s、DNI值大于800 W/m2、镜面清洁系数超过0.7时定日镜跟踪精度的校正合格率能够达到60%以上。
    20  行星变频调速技术应用于电厂给水泵节能改造的探索
    朱振荣,刘子军,张哲宏,郑红旗
    2022, 37(5):143.
    [摘要](554) [HTML](0) [PDF 4.61 M](261)
    摘要:
    针对电泵机组液力偶合器调速效率低的问题,研制了首台全国产化行星变频调速装置,与高压变频调速技术对比,该技术在综合调速效率、可靠性及改造便利性方面均领先。塔山电厂600 MW燃煤机组1B给水泵组实施行星变频调速技改实例表明:该装置全负荷工况下综合调速效率在91%以上,最高调速效率可达96%,节能效果非常显著。除火电领域的泵与风机节能应用外,该型设备还可应用于石油化工、天然气传输等需求大型泵、风机等调速节能领域,应用前景广阔。
    21  多平行轴人字齿轮功率分流传动系统的内部激励动态分析
    赵天宇,刘艳芳,艾红旭,王双兴
    2022, 37(5):149.
    [摘要](100) [HTML](0) [PDF 5.94 M](244)
    摘要:
    人字齿轮具有重合度高、承载能力大等优点,多用于重载、可靠性要求高的设备中。综合采用集中参数法、多体动力学法和有限元法等手段,建立了多平行轴式人字齿轮功率分流传动系统的时变非线性动力学模型,定量分析了内部激励下系统中所有人字齿轮的左右侧动态传动误差波动、齿轮动态啮合力、齿轮中心运动轨迹及轴承力等振动响应特性。结果表明:系统中人字齿轮左右半段存在偏载,是造成系统振动与噪声的根源所在。
    22  1 025 t/h锅炉再热器超温处理及可行性分析
    任博文
    2022, 37(5):157.
    [摘要](570) [HTML](0) [PDF 3.98 M](304)
    摘要:
    针对某1 025 t/h锅炉再热器管壁超温、减温水量大的问题,通过现场试验、数值模拟和热力计算等方法,分析管壁超温和减温水量大的原因,提出燃烧调整和受热面改造方案。研究表明:该锅炉末级再热器出口管壁温度存在较大偏差,烟道中间及右侧部分管壁超温,原因在于炉膛出口的烟温偏差;通过将燃尽风由四角均匀配风调整为左侧风门开度50%、右侧风门开度100%,降低了炉膛出口左右两侧的烟温偏差,进而减小了再热器出口的壁温偏差;针对锅炉再热器、过热器减温水量大的问题,进行二次风优化调整,当二次风正塔配风时炉膛出口温度比二次风均等配风和束腰配风时有所降低,有利于降低减温水量;该炉二次风配风优化难以从根本上解决减温水量大的问题,为此提出减少再热器、过热器受热面及增加省煤器受热面的改造方案,使减温水量在不同负荷下均能满足锅炉运行要求。
    23  基于IVMD-MCKD的滚动轴承故障诊断研究
    肖俊青,金江涛,李 春,许子非
    2022, 37(5):165.
    [摘要](553) [HTML](0) [PDF 3.93 M](275)
    摘要:
    针对强噪声环境下滚动轴承微弱信号易被淹没,其识别缺乏数学理论基础的问题,基于分形理论提出一种改进变分模态分解(Improved Variational Mode Decomposition,IVMD)与最大相关峭度解卷积(Maximum correlated kurtosis deconvolution,MCKD)相结合的轴承早期故障识别方法。采用灰狼算法(Grey Wolf Optimizer,GWO)优化VMD参数,分形筛选最优分量,MCKD算法突显信号中的冲击成分,对其进行包络谱分析实现故障诊断。与其它方法相比,IVMDMCKD方法可较好突显故障特征频率及其倍频,实现滚动轴承早期微弱故障诊断。
    24  基于质量功能展开与发明问题解决理论的燃气轮机机匣设计研究
    金 霄,李 淼,刘 勋,明新国
    2022, 37(5):174.
    [摘要](662) [HTML](0) [PDF 1.25 M](236)
    摘要:
    质量功能展开理论(Theory of Quality Function Deployment,QFD)和发明问题解决理论(Theory of Inventive Problem Solving,TRIZ)在工程领域已得到广泛应用,但在解决工程问题时存在各自的短板。本研究运用QFD理论与TRIZ理论的集成模型,让两种方法取长补短,帮助工程师发现关键问题,有效解决问题,为技术创新提供新思路。以燃气轮机机匣的改良方案设计为案例,经过需求分析、搭建质量屋、矛盾分析和方案产出等阶段,设计非对称结构机匣装配方案。通过QFD与TRIZ集成应用,可以识别需改进的关键技术参数,并对难以解决的矛盾问题,产生启发解决方案。
    25  基于工业互联网的船用燃气轮机健康管理平台
    曹思佳,胡 汀,唐 瑞,周彤彤
    2022, 37(5):180.
    [摘要](484) [HTML](0) [PDF 2.29 M](260)
    摘要:
    船用燃气轮机由于结构复杂、工作环境恶劣,对其进行状态监测与健康管理十分必要。通过工业互联网技术对燃气轮机运行过程中产生的大量数据进行分析,可以极大提升处理效率。本文调研了现有健康管理信息系统应用情况,通过案例分析说明了国内外先进的工业互联网平台的结构组成和主要功能,基于工业互联网面向船用燃气轮机提出了健康管理平台总体架构,并对其各个层次进行分析。该平台架构将工业互联网的优势与船用燃气轮机健康管理的实际应用需求结合,实现状态监测、故障分析、寿命预测等重要功能,为用户提供决策支持。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