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第37卷第10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H级燃气轮机的发展现状及技术特点分析
    蚁建荣,何宗泽,程芳林,林士涛
    2022, 37(10):1.
    [摘要](556) [HTML](0) [PDF 39.46 M](405)
    摘要:
    为了应对日益高涨的能源价格及环保要求,参考和借鉴国外最新的H级燃气轮机的技术对提高我国燃气轮机联合循环发电的效率和经济性至关重要。相较于F级重型燃气轮机技术的研究,国内研究和制造单位对于更先进的H级重型燃气轮机的研究分析尚且不足。本文总结了国内外H级燃气轮机的装机情况,分析了全球四大燃气轮机发电设备主机厂最新H级燃气轮机的技术特点,综述了国内H级燃气轮机目前研究发展现状,以期为国内先进重型燃气轮机研发和设备选型提供技术参考。
    2  数据挖掘技术在燃煤锅炉与垃圾焚烧锅炉中的应用现状及展望
    陆俊林,应雨轩,林晓青,李晓东
    2022, 37(10):16.
    [摘要](401) [HTML](0) [PDF 2.16 M](241)
    摘要:
    总结了数据挖掘技术在燃煤锅炉故障诊断、燃烧优化、污染物减排及机组优化运行等方面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关联规则、聚类分析、神经网络和支持向量机等数据挖掘算法在锅炉优化运行和污染物排放控制中的优缺点。分析表明:人工神经网络鲁棒性强、可自学习且适用面广,未来可基于焚烧机理并耦合其他算法进行工程应用;对于在高控制要求下智能化工况优化空间大的垃圾焚烧锅炉中的发展及应用,建议将数据挖掘技术与云计算平台结合,并考虑垃圾焚烧过程的实际工况和特性进一步开发数据预处理方法,扩大动态数据采集范围,提高模型的实际运行效率和泛化能力。
    3  燃气-串级超临界CO2联合循环变工况策略研究
    展 君,曹 越,孙韬志,司风琪
    2022, 37(10):27.
    [摘要](285) [HTML](0) [PDF 1.49 M](191)
    摘要:
    为优化燃气-串级超临界二氧化碳(GT-CSCO2)联合循环的变工况运行特性,建立以5.67 MW燃气轮机为原动机的GT-CSCO2联合循环模型。分别确定各设备的变工况运行方法,提出联合循环变工况运行策略,进而分析GT-CSCO2联合循环的变工况特性。研究表明:进口导叶达到最小全速角前后燃气轮机排气温度和流量随负荷变化的特性有较大改变,燃气轮机排气温度对底循环的影响大于排气压力;变工况中为维持压缩机入口温度与最终排气温度,底循环流量的减少幅度大于排气流量;负荷在100%~30%之间,GT-CSCO2联合循环热效率由54.80%降低到43.91%,净输出功率与效率约为燃气轮机单机的2倍;与简单回热结构相比,CSCO2循环具有更高的效率,是一种具有良好变工况性能的发电技术。
    4  CO2跨临界冷热联供循环性能分析
    郭东奇,刘 冲,吕一帆,潘利生
    2022, 37(10):35.
    [摘要](35) [HTML](0) [PDF 1.69 M](190)
    摘要:
    以CO2跨临界循环冷热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传热窄点温差约束下系统供热温度、供冷温度、制热系数(COPh)和制冷系数(COPc)随压缩机排气压强、气体冷却器出口工质温度和蒸发温度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供热温度随压缩机排气压强和气体冷却器出口工质温度的提高而升高,随蒸发温度的提高而降低;供冷温度只随蒸发温度变化;COPh和COPc随气体冷却器出口工质温度的提高而减小,随蒸发温度的提高而增大;当气体冷却器出口工质温度为30~40 ℃时,随压缩机排气压强的增大,COP减小,当气体冷却器出口工质温度为45 ℃时,COP先增大后减小;在考察工况下,当蒸发温度为-25 ℃、气体冷却器出口温度为45 ℃时,循环系统在压缩机排气压强为14 MPa可以达到最大供热温度120.65 ℃、最低供冷温度-15 ℃,此时系统COP为2.94。
    5  600 MW双机热电联供系统智能优化方法研究
    胡 慧,曹 越,王广龙,司风琪
    2022, 37(10):41.
    [摘要](387) [HTML](0) [PDF 2.50 M](178)
    摘要:
    以600 MW双机热电联供系统为研究对象,引入基于灰狼捕食行为模拟的群智能优化算法,针对其繁琐更新机制导致热电负荷分配时效性差的问题,进一步提出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GGWO),利用前3等级狼的位置和高斯采样进行种群进化机制更新。通过EBSILON平台开展仿真试验,揭示600 MW双机热电联供系统的热电耦合特性和系统运行特性,并将改进的灰狼优化算法应用于该系统的热电负荷优化分配。结果表明:两台机组电负荷一定时,尽可能增大抽凝机组的抽汽供热量可减小系统总热耗量;通过智能热电负荷运行优化,可有效降低系统总热耗量,提高系统经济效益。
    6  仿生轴流风机气动噪声特性的实验研究
    印 玮,杨爱玲,陈二云,卢程程
    2022, 37(10):51.
    [摘要](515) [HTML](0) [PDF 8.27 M](179)
    摘要:
    针对轴流风机工作时产生的气动噪声问题,运用仿生学原理对某轴流风机叶轮进行了仿生改型设计,分别得到了尾缘锯齿式单结构仿生叶轮的轴流风机和前缘波齿、尾缘锯齿及表面脊状三结构耦合仿生叶轮的轴流风机。对两类风机以及原型风机进行了气动与噪声实验,获得了风机的气动性能与辐射噪声的频谱特性。测试结果表明:两类仿生风机的全压在全流量范围内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最高下降达27%,但尾缘锯齿风机可以提高中小流量工况下的效率,而三结构耦合仿生风机效率低于原型风机;两类仿生风机产生的辐射噪声A声级均低于原型光滑叶轮风机,且尾缘锯齿风机降噪效果优于耦合仿生风机,并且比A声级最大降噪值为1.58 dB;尾缘锯齿沿展向的分布长度越长,效率越高,降噪效果也越佳。
    7  变工况下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性能的实验研究
    郑梓君,陶乐仁,林智博,虞中旸
    2022, 37(10):60.
    [摘要](185) [HTML](0) [PDF 1.52 M](170)
    摘要:
    以跨临界二氧化碳空气源热泵系统为研究对象,研究了电子膨胀阀开度、压缩机频率对系统COP以及制热量的影响,并提出更高效的热泵运行方案。实验结果表明:在不同的阀开度下,系统COP均出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随着加热过程进行,阀开度越大COP下降的幅度越大;压缩机频率的提升会使系统最大COP下降;系统在75 Hz下加热水箱温度至38 ℃后,将系统频率调节至85 Hz可以使系统在保持高COP运行的同时减少加热时长,加热速率提升约18%。
    8  多级高负荷轴流压气机出口总温分布特征研究
    王进春,曹传军,李继保
    2022, 37(10):66.
    [摘要](108) [HTML](0) [PDF 4.96 M](182)
    摘要:
    采用数值模拟和试验相结合的方法对某十级高负荷高压压气机末级总温分布规律及产生机理进行了详细的分析和阐述。结果表明:压气机末级静叶出口总温在径向和周向的分布均呈现出较明显的非均匀分布,在径向上表现为叶根和叶尖区域总温高而叶中区域总温低的分布特征,在周向上表现为主流区总温低而尾迹区总温高的分布特征;径向总温分散度沿压气机末级静叶往下游发展过程中呈现逐渐降低的变化趋势,而周向总温分散度则呈现先增加后减小的变化趋势;压气机末级静叶入口总温径向不均匀分布及大弓形静叶设计产生的“C”型径向压力分布特征是导致压气机出口总温周向不均匀分布的根本原因。
    9  超低比转速离心风机无叶扩压器改进设计研究
    辛旭超,赛庆毅,许浩东
    2022, 37(10):74.
    [摘要](23) [HTML](0) [PDF 4.39 M](192)
    摘要:
    为了提高超低比转速离心通风机的气动性能,通过理论分析提出了降低超低比转速离心风机内部损失的扩压器设计方法,采用数值模拟的方法得到不同直径旋转扩压器和静止扩压器的性能特点,从风机静压、效率、扩压器静压恢复系数和滞止压力损失系数等方面对其分析比较。研究得到:在设计流量下,旋转扩压器直径增大8.7%后,风机静压提升6.8%,效率提高3%,扩压器静压恢复系数提高62.9%,扩压器内滞止压力损失减少71.9%,表明在尺寸允许范围内适当增大扩压器直径可获得更高的静压升,同时降低损失、提高效率;另外,静止扩压器壁面与通流之间的剪切力更大,损失更多,设计流量下静止扩压器比等直径旋转扩压器滞止压力损失增加75.2%,表明旋转扩压器比静止扩压器有更好的性能。
    10  燃煤发电机组机炉耦合系统经济性的对比分析
    唐丽丽,谢林贵,赖 强,刘 明
    2022, 37(10):81.
    [摘要](121) [HTML](0) [PDF 1.05 M](179)
    摘要:
    为了研究燃煤发电机组机炉耦合系统的经济性,以某典型660 MW超超临界燃煤机组为例,建立了节煤收益与系统投资模型,对常规低压省煤器系统、采用暖风器的机炉耦合系统以及设置旁路烟道的机炉耦合系统等3种机炉耦合系统的经济性进行了对比分析。计算结果表明:在相同的边界条件下,3种机炉耦合系统的净节能效果分别可以达到1.60,2.64和3.32 g/(kW•h),系统换热设备投资分别为530,1 146和1 177万元,系统的年节煤净收益分别达到了307,501和636万元;常规低压省煤器系统的投资最低,但是节能效果最差;采用暖风器的机炉耦合系统的节能效果有所提高,但是系统投资高;设置旁路烟道的机炉耦合系统的经济性最优。
    11  快速降压环境下盐水液滴蒸发过程的传热传质研究
    苏亚琴,韦佳吟,刘 杰,王文婷
    2022, 37(10):87.
    [摘要](463) [HTML](0) [PDF 4.60 M](217)
    摘要:
    采用VOF(Volume of Fluid)自由表面捕捉方法对盐水液滴蒸发过程中气液界面进行追踪,建立了降压环境下单个盐水液滴的蒸发模型,并通过盐水液滴蒸发的实验数据验证了此模型。通过对盐水液滴在相变过程中的形态变化以及传热传质特性的分析,研究了液滴内部温度、速度、蒸汽分布以及液滴形态等随时间的变化情况,分析了影响盐水液滴降压蒸发过程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在降压蒸发过程中液滴形态变化和环境中蒸汽的分布会随速度场的变化而变化;蒸发过程中初始盐组分质量浓度越大的液滴蒸发速率越缓慢,最终能达到的液滴最低中心温度越高,且液滴中心温度回升速度越慢、回升时间也越晚;液滴初始温度对蒸发速率影响较大,初始温度越高,表面蒸发速率越快,液滴中心温度回升速度越快。
    12  基于EEMD和卷积神经网络的电站NOx排放预测
    黄治军
    2022, 37(10):96.
    [摘要](402) [HTML](0) [PDF 3.50 M](187)
    摘要:
    精准的NOx排放预测模型能够提高SCR系统的脱硝效率,为此本文分析了一维卷积神经网络在NOx预测领域的应用,并提出了一种结合集成经验模态分解和卷积神经网络的NOx排放预测方法。首先,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并采用互信息法确定输入变量。然后,采用集成经验模态分解算法对NOx数据进行分解处理,降低NOx数据的预测难度。最后,基于一维卷积神经网络构建各分量的预测模型并进行重构,得到最终的NOx预测结果。基于某电厂的实际运行数据进行实验,实验结果表明,所提出模型预测结果的平均绝对百分比误差为3.34%。一维卷积神经网络的超参数实验说明了Adam优化方法和合适的输入步长有利于模型的训练,但是dropout正则化不利于模型的性能提升
    13  超临界W火焰锅炉燃用劣质燃料燃烧优化研究
    张 晖,刘成成,于鹏峰,马双忱
    2022, 37(10):104.
    [摘要](24) [HTML](0) [PDF 1.69 M](171)
    摘要:
    针对W火焰锅炉运行中热效率偏低问题,对燃用的烟煤、石油焦、越南无烟煤等主要煤种开展配煤掺烧,以降低燃料成本、提高锅炉效率。从燃用煤质适应性分析、W火焰锅炉燃烧过程数值模拟和混煤掺烧优化试验3方面,研究了石油焦和越南无烟煤不同掺混比例下热解和燃烧过程特性,制定了掺烧策略并通过燃烧过程模拟研究和掺烧优化试验找到了合适的配煤掺烧方法,解决了锅炉效率低、飞灰含碳量较高、锅炉排烟温度高等问题,实现了节能降耗、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
    14  超超临界机组锅炉贴壁风系统的数值模拟及工程验证
    陈勤根,林闽城,项群扬,张光学
    2022, 37(10):112.
    [摘要](28) [HTML](0) [PDF 11.94 M](266)
    摘要:
    为了解决某660 MW超超临界对冲燃烧锅炉的高温腐蚀问题,提出了前后墙布置高速直流贴壁风改造方案,并采用计算流体力学理论对该方案进行数值模拟。改造前的锅炉温度沿高度分布、主燃区水冷壁贴壁气氛等模拟数据与实测结果基本符合,验证了模拟的准确性。结果表明:当贴壁风率较低时,由于炉膛内温度高、烟气粘度大,射流穿透力不足,效果较差;当贴壁风率达到3%以上时,射流动量和初始速度增大,射流刚性增强,能够抵达高温腐蚀区域;贴壁风对炉膛中间主体区域的气体组分影响不大,仅提高了侧墙贴壁区域的氧化性气氛,使具有高温腐蚀倾向的水冷壁面积大幅减少。实际改造结果表明,该方案对改善主燃区高温腐蚀区域的贴壁气氛效果显著,贴壁O2体积分数由1.0%提高至2.7%左右,而还原性CO和H2S的体积分数降幅分别达到70%和85%。
    15  通道中串列倒转柔性体的运动与传热
    李无为,杨 茉
    2022, 37(10):122.
    [摘要](19) [HTML](0) [PDF 6.66 M](171)
    摘要:
    为研究柔性结构运动对通道换热性能的影响,采用任意拉格朗日-欧拉(Arbitrary Lagrangian-Eulerian,ALE)法,对通道中串列布置的倒转柔性体进行数值模拟。研究不同长宽比的柔性体在抗弯刚度系数相同时的拍动状态、流场特性以及对通道换热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随抗弯刚度系数变化柔性体存在稳定模式、大幅度拍动模式和偏转拍动模式3种运动模式;随抗弯刚度系数减小,小长宽比柔性体的拍动状态变化具有滞后性;大长宽比柔性体在净换热量提升上更有优势,在合理的机械能损失范围内拥有更高的热效率系数,相较小长宽比通道,平均净换热量提高了3.87倍,最高热效率系数可达1.3;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应采用大长宽比并处于大幅度拍动模式下才能有效提升通道内传热性能。
    16  不同时间尺度随机来流对涡振非线性动力学的影响
    柳 灿,竺晓程,杜朝辉
    2022, 37(10):129.
    [摘要](20) [HTML](0) [PDF 3.69 M](166)
    摘要:
    基于耦合尾流振子的单自由度非线性圆柱涡振模型,开展了不同时间尺度随机来流下圆柱横向涡振的数值研究。分别建模实现具有不同长短时间尺度特征的随机来流,并计算得到涡振横向位移响应时间序列,利用相空间重构和李亚普诺夫指数对位移响应进行非线性特征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来流下系统均出现噪声诱导间歇性现象,短时随机来流下出现“突发型”间歇,而长时随机来流下表现为“开-关型”间歇。
    17  垃圾焚烧电厂复杂风管系统通流特性的多维耦合数值模拟与优化研究
    宋 鑫,陈卫华,华银锋,王 鹏
    2022, 37(10):137.
    [摘要](26) [HTML](0) [PDF 5.68 M](175)
    摘要:
    为快速、准确地预测垃圾焚烧电厂中复杂风管系统内的全三维流场特征和通流特性,结合三维剪切应力输运(SST)数值模型、一维阻力模型和多孔介质模型,建立了复杂通风管路系统的多维耦合数值模拟方法。通过电厂现场测量获取管路流量和压力,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准确性,分析了系统通风效果不佳的原因,并对其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数值计算得到的出口压力、支管流量与现场测量值的最大相对误差不超过10%;现有管路系统不合理的管道布局和大量的分支管路结构是造成当前通流能力不足的原因;优化后管路系统流量分配更为合理,原本不满足风量要求的3个车间的风量分别从总风量的3.6%,1.3%,6.4%提升至34.9%,4.8%,10.1%,均达到电厂运行指标。
    18  亚临界锅炉汽温提升受热面改造方案数值模拟研究
    杨 雨,刘 欣,李文甲,王赫阳
    2022, 37(10):145.
    [摘要](23) [HTML](0) [PDF 6.37 M](205)
    摘要:
    为降低亚临界机组的供电煤耗和碳排放,提出了一种在保持机组亚临界蒸汽压力前提下将锅炉主/再热蒸汽温度从540 ℃提升至600 ℃的锅炉受热面改造方案,并以某330 MW亚临界四角切圆锅炉为研究对象,采用三维CFD数值模拟方法对此锅炉的改造方案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仅需将炉膛折焰角以下3.6 m高度的炉墙水冷壁替换为墙式过热器,即使不对再热器进行改造,锅炉的主/再热蒸汽温度也可同时提升至600 ℃水平。此改造方案可最小程度地改造锅炉受热面,大幅降低锅炉的改造成本和风险。
    19  基于传热性能变化的余热锅炉故障诊断及应用
    唐 寅,闾 城,朱 静,向文国
    2022, 37(10):156.
    [摘要](42) [HTML](0) [PDF 5.86 M](186)
    摘要:
    以某电厂PG9171E燃气-蒸汽联合循环机组余热锅炉系统为研究对象,根据机组的热平衡图数据以及余热锅炉受热面的传热机理建立变工况模型,定义受热面的性能退化系数,建立故障诊断模型。利用建立的计算模型与故障数据计算出的结果,对机组低压汽水系统的异常现象进行分析诊断,可以明确看出低压蒸发系统出现异常。现场停机检查结果发现问题为低压汽包内部件脱落,导致汽水分离效果差,与理论分析结果一致,验证了计算模型的正确性。
    20  填充开孔泡沫铝的固液相变蓄冷器设计与实验研究
    孔春辉,韩佩佩,董 娜,王强胜
    2022, 37(10):162.
    [摘要](25) [HTML](0) [PDF 7.56 M](200)
    摘要:
    为进一步满足固液相变蓄冷器需求,在计算固液相变蓄冷器漏热的基础上进行了相应优化,使用开孔泡沫铝作为固液相变蓄冷器填充材料,搭建实验台进行不同负载功率下的液氮固体蓄冷系统性能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所设计的固体蓄冷系统能够在0.5 W的热负载下工作4.23 h;2 W热负载实验条件下,固体蓄冷系统能够在温度小于65 K条件下工作1 h。
    21  SCR脱硝系统线性自抗扰鲁棒PID控制
    张洪敏,牛海明,马增辉
    2022, 37(10):169.
    [摘要](43) [HTML](0) [PDF 1.14 M](163)
    摘要:
    火电机组的深度调峰加剧了对选择性催化还原法(selective catalytic reduction,SCR)脱硝系统的干扰,为此提出了一种线性自抗扰鲁棒PID控制方法。2阶线性自抗扰控制(LADRC)可以直接近似为PID,也可以等价为理想PID+2阶滤波器的结构。采用实际PID+2阶滤波器的结构控制具有强干扰和不确定性的SCR脱硝系统,利用混合灵敏度的方法整定实际PID和2阶滤波器参数。仿真结果表明,实际PID+2阶滤波器的结构具有较好的抗扰性,更好地继承了LADRC的特点,控制品质优于由LADRC直接近似为PID的控制。
    22  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与支持向量机的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
    黄宇斐,石新发,贺石中,周 娜
    2022, 37(10):175.
    [摘要](314) [HTML](0) [PDF 1.33 M](162)
    摘要:
    为解决风电齿轮箱状态监测数据样本量较少,特征指标间存在相互干扰且具有非线性难以分类等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主成分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的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方法。首先,采用主成分分析法(PCA)对原始数据进行降维,做出第1,2主成分二维图及前3个主成分三维图,表明PCA对监测状态数据具有一定的分类效果。其次,提取累计贡献率80%以上的前5个主成分作为数据集。最后,采用支持向量机(SVM)比较4种不同核函数的诊断准确度,并加入噪声验证。分析结果表明:径向基核函数构建的支持向量机总体分类精度达到97%,准确率最高;在含噪的情况下,线性核函数与径向基核函数分类精度达到94%;与MLP神经网络进行对比发现,支持向量机更适应小样本分析且测试精度较高。实例分析表明,主成分分析结合支持向量机有较好的分类效果,适用于风电齿轮箱故障诊断的工程应用。
    23  功率六分支同轴人字齿轮传动系统动态特性与均载特性研究
    宿吉鹏,王 冀,艾红旭,田 昊
    2022, 37(10):182.
    [摘要](24) [HTML](0) [PDF 3.82 M](160)
    摘要:
    功率六分支同轴人字齿轮传动是某船舶动力传输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对船舶动力系统的振动噪声和动态载荷进行评估,需要开展功率六分支同轴人字齿轮传动系统的动态特性与均载特性研究。本文采用集中参数法建立了含时变啮合刚度和传动误差的扭转振动模型,并采用解析法求解动力学方程;依据齿轮副沿啮合线的相对振动响应,给出了动载系数与均载系数计算公式;分析了输入轴、双联齿轮轴及输出轴的扭转刚度对传动系统动载特性和均载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输入轴扭转刚度对系统均载特性影响较大;双联齿轮轴扭转刚度对分扭级和并车级的均载特性均有影响,且随着双联轴扭转刚度增加,动载系数均变大;输出轴扭转刚度对传动系统各分支动载系数几乎没有影响。
    24  基于极点对称模态分解-支持向量机的短期光伏发电预测方法
    卿 会,李 薇,刘文娇,刘铠诚
    2022, 37(10):189.
    [摘要](145) [HTML](0) [PDF 3.58 M](157)
    摘要:
    为提高光伏出力预测精度,针对光伏出力序列非线性、非平稳特点,利用具有平稳化处理技术的ESMD法,将光伏出力序列分解为各模态分量和趋势余项,并将高频模态1,2进一步分解,结合SVM模型分别预测各平稳序列,建立具有“分解-预测-重构”特征的ESMD-SVM组合模型,以某光伏发电厂为例验证模型有效性。结果表明:ESMD-SVM组合模型预报精度大于单一模型,与单一SVM预测模型相比,均方根误差降低了84.81%、平均绝对误差降低了81.27%,决定系数提高了7.42%。
    25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神经模糊控制策略研究
    王倩如,王彩霞,顾吉鹏
    2022, 37(10):198.
    [摘要](378) [HTML](0) [PDF 5.44 M](193)
    摘要: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Solid Oxide Fuel Cell,SOFC)具有多输入多输出、强耦合的特点,为了使其输出电压稳定设计了高效控制器,采用神经模糊控制方法对其输出电压进行控制。通过机理分析和实验数据拟合方法分别建立SOFC的机理模型和神经网络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模糊控制策略对SOFC的输出电压进行控制,并应用神经模糊控制方法进一步提高了控制精度。通过MATLAB/Simulink仿真实验发现,SOFC神经网络模型得到的预测电压与实际电压之间的误差小于0.008 V,较其机理模型更加准确,所提出的控制策略能有效控制SOFC的输出电压。
    26  基于改进极限学习机ELM的光伏发电预测方法研究
    李 斌,张一凡,颜世烨,叶季蕾
    2022, 37(10):207.
    [摘要](87) [HTML](0) [PDF 2.33 M](163)
    摘要:
    提升光伏发电预测的准确性有助于电网的调度管理和经济运行,其关键在于建立高效适用的预测模型。首先采用皮尔逊(Person)相关系数法对影响光伏出力的主要因素进行筛选,确立预测模型的输入特征向量;提出了一种融合Person相关系数法与遗传算法(GA)优化的ELM混合预测模型,并对预测模型中随机生成的参数进行了优化;以某一光伏电站的历史数据为研究对象,采用GA-ELM预测模型对预处理后的数据进行训练和测试,基于模型开展了四个季节典型日的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结果表明:混合预测模型比单一的ELM预测模型和Person相关系数与ELM混合的预测模型的预估偏差率分别降低了19.2%和4.3%,验证了本文模型具有更高的准确性和稳定性。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