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第34卷第8期文章目次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电场力强化PM2.5过滤技术研究进展
    姚志伟 任建宇 杨国华 况 敏
    2019, 34(8):1.
    [摘要](114) [HTML](0) [PDF 0.00 Byte](99)
    摘要:
    传统的过滤式除尘技术对PM2.5难以高效脱除,利用电场力强化过滤式除尘技术已成为PM2.5高效脱除的重要研究方向。文中综述了电场力强化过滤式除尘技术的研究进展,包括颗粒床、陶瓷管、金属网除尘等耐高温除尘技术和纤维除尘、电袋复合除尘等中低温除尘技术,分析了电场强化组合方式、电场类型、电场强度等对除尘的影响。研究表明,利用电场力强化过滤有效地提高了过滤效率,荷了电的粉尘形成的滤饼疏松,降低了压降,粉尘预荷电+滤层加电场的组合方式的过滤效果最佳。最后指出450~800 ℃温区的粉尘荷电技术是还需研究的问题,提出电场强化多层滤料颗粒床是高温除尘领域的重要研究课题。
    2  ORC发电系统变热源温度实验研究
    钟绍庚 王子龙 孙义文 刘占杰
    2019, 34(8):10.
    [摘要](578) [HTML](0) [PDF 0.00 Byte](75)
    摘要:
    为研究有机朗肯循环(ORC)热源温度变化引起的循环热效率、火用效率、发电效率等性能的变化情况,搭建以R245fa为循环工质的ORC发电系统实验平台。实验结果表明:热源温度的提高使循环蒸发压力、冷凝压力升高,膨胀机入口温度、压力升高,膨胀比增大,等熵效率提升,膨胀做功能力增强,系统循环热效率、火用效率、发电效率均增大;在冷源温度为12 ℃,工质流量保持恒定的情况下,热源温度从87.5 ℃上升至108.1 ℃时,循环热效率由4.1%提升到7.1%,系统火用效率由17.2%提升到30.0%,系统发电效率由4.1%提升到7.3%。
    3  采用结构进化增强策略的RWCE算法优化换热网络
    孙 涛 崔国民 肖 媛
    2019, 34(8):16.
    [摘要](120)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针对于启发式算法应用于换热网络优化时,后期由于种群多样性消失或其他原因导致年综合费用难以进一步下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结构进化增强策略。该策略在一般启发式算法的整型变量优化中,通过将换热单元的生成与消去分开处理,先以一定概率随机地在网络中生成若干换热单元,再在连续变量优化的过程中实现换热单元的消去,提升网络结构变异能力。最后,将该策略与强制进化随机游走算法(random walk algorithm with compulsive evolution,RWCE)相结合形成一种新的混合算法(ESE-RWCE)。算例研究表明,ESE-RWCE算法相比于RWCE算法实现了全局搜索性能的提升。
    4  区域能源规划中站网布置优化设计方法研究与应用
    王兆强 刘青荣 阮应君 王 海
    2019, 34(8):25.
    [摘要](144)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为解决区域能源规划中能源站选址和管网规划的耦合问题,从整体规划角度出发,基于城市规划的功能地块分布特点和用户负荷特性,构建了区域分布式能源系统(Regional Distributed Energy System,RDES)的“站—网”一体化布局模型。提出了基于最小生成树思想的布网选址算法,在遍历解集空间中所有可行解基础上得到确定的最优解,确定了区域内最优的能源站数量、站址和容量以及能源站至负荷点输送管网的最优路径。最后,通过实际工程案例验证了所构建站网布局模型与布网选址的可行性与合理性,为区域能源规划的站网规划提供了理论参考。
    5  双燃料燃气轮机燃料快速切换技术分析与试验研究
    王增国 冉军辉 李国勇 孙 霖
    2019, 34(8):31.
    [摘要](423)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通过分析国外机组资料和实际燃料切换运行曲线,逆推双燃料切换控制策略,并利用现有燃烧试验台,在保证燃烧室出口温度稳定波动的前提下,对规定时间内完成燃料快速切换的燃烧室内火焰稳定性加以验证。试验结果表明:某型机组试验可依据理论切换时间30 s换算燃机最大负荷时燃料的变化量,保证机组在60 s内完成燃料的快速切换,在此切换过程中,燃烧室内火焰稳定,动态压力最大值为4.55 kPa。由于燃烧试验台条件与整机试验环境存在较大的差异性,试验过程得出燃料变化量仅可作为参考,主要用于减少整机试验次数并规避试验风险,最终值仍应以整机试验结果为准。
    6  基于二次流控制的叶栅前缘端壁造型
    张旭阳
    2019, 34(8):35.
    [摘要](90) [HTML](0) [PDF 0.00 Byte](63)
    摘要:
    基于Langston叶型的数值模拟结果,分析了叶栅前缘端区的流动特征,建立并优化了一种新型端壁造型。对比评估了新模型与原始模型的流动现象并对两者的流动机理进行分析。结果表明:新型端壁造型能够疏导前缘位置的低能流体并消除鞍点与分离线的产生;新型端壁造型能够减小马蹄涡及下游的通道涡强度,并使得叶栅出口总压损失系数下降6.831%。
    7  水力机械空化初生的分子动力学模拟
    高旭娜 袁建刚 蒋 斐 马兴荣
    2019, 34(8):43.
    [摘要](169) [HTML](0) [PDF 0.00 Byte](90)
    摘要:
    为研究水力机械空化初生瞬态特性,应用分子动力学的模拟方法,对存在空化核的水分子计算域进行了研究,得到空化核初始尺寸与系统亚稳态对空化初生的影响,并对空化核的演变过程、系统压力以及系统分子势能、分子径向分布函数等相关的热力学参数进行分析。研究表明:空化初生于液态水中的空化核,空化初生时空化核及其周围小范围内的液态水处于负压状态;一定体积的空化核系统存在临界亚稳态,未进入临界亚稳态的体系中空化核不能稳定存在,体系进入临界亚稳态后空化核体积增大,空化发生,空化核体积越大的系统越容易进入临界亚稳态,从而诱发空化;空化初生时体系压力迅速增加,分子势能减小,分子排布也发生改变。
    8  颗粒浓度对高比转速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
    万丽佳 宋文武 常方圆 张明祯
    2019, 34(8):50.
    [摘要](85)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为了分析颗粒浓度对高比转速离心泵非定常特性的影响,采用Mixture混合多相流模型,利用CFX软件进行数值模拟,分析了不同颗粒浓度时的瞬时湍动能、压力脉动及径向力。研究表明: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加,效率有所下降,清水条件下的离心泵效率最优;随着颗粒浓度的增大,叶轮内的瞬时湍动能明显增强,叶轮流道内及隔舌处的压力值均减小,脉动幅值均增大,作用在叶轮上的径向力会增大,而作用在隔舌处的径向力会减小;在不同颗粒浓度下,叶轮流道内的压力脉动主频均出现在转频处;隔舌处的压力脉动主频出现在叶频处;叶轮流道内、隔舌处的压力值和压力脉动幅值增减速度快慢的分界点和叶轮上、隔舌处的径向力增减速度快慢的分界点均在颗粒浓度为1%附近。
    9  多泥沙高水头水电站混流式水轮机导叶泥沙磨损数值研究与试验
    田文文 刘小兵 袁 帅 李叶兵
    2019, 34(8):57.
    [摘要](557) [HTML](0) [PDF 0.00 Byte](80)
    摘要:
    为研究新疆夏特高水头水电站水轮机导叶的泥沙磨损情况,采用标准k-ε湍流模型和Particle模型,在小流量工况下开展了HLA351-LJ-275水轮机导叶流体域的固液两相流数值模拟,分析其内部流动特性,并结合该模型水轮机单流道泥沙磨损试验得到导叶磨损的主要部位和磨损程度。结果表明:固定导叶磨损量较小,活动导叶磨损部位主要集中在头部和尾部,磨损量较大。结合数值计算与试验结果,通过其泥沙磨损特征规律,拟合并建立了固定导叶及活动导叶的磨损量公式,对多泥沙高水头水电站导水机构磨损寿命的预估和导水机构运行维护具有重要意义。
    10  具有盘腔扰流柱群的双辐板涡轮盘对流换热特性分析
    李 磊 杨子龙 唐仲豪 苑天宇
    2019, 34(8):63.
    [摘要](222) [HTML](0) [PDF 0.00 Byte](60)
    摘要:
    提出一种具有盘腔扰流柱群的双辐板涡轮盘,利用靠近盘腔出口处叉排扰流柱群的强化对流换热,进一步提高了双辐板涡轮盘的换热效果。对壁面层网格进行细化,采用SST-k-ω湍流模型,分别建立具有光滑盘腔、盘腔扰流柱群的双辐板涡轮盘对流换热模型,分析了扰流柱群对盘腔对流换热的影响。对比分析表明:扰流柱群明显增加了盘腔的局部对流换热,辐板上的低温区域明显增加,涡轮盘的最高温度相应降低,最高温度降低4 K;随着雷诺数的增加,扰流柱群局部对流换热系数相应增加,盘腔内壁的面积平均换热系数提高了20%,增强了双辐板涡轮盘的降温效果。
    11  基于改进粒子群的超超临界机组负荷控制系统模型辨识
    孙宇贞 李 康 郭皓文 黄晓筱
    2019, 34(8):71.
    [摘要](84)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针对火电厂负荷控制系统因强耦合性强非线性等特点而难以对其建立精确热工模型的问题,结合工程实际分析三输入三输出负荷控制对象的动态特性,将免疫算法(Immunity Algorithm,IA)的免疫记忆功能引入粒子群算法(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形成免疫记忆粒子群算法(Immune Memory PSO,IM-PSO)并运用在超超临界火电机组负荷控制对象的模型辨识中。辨识结果表明IM-PSO相对于普通PSO收敛速度提高了50%,收敛精度提高了6.08%,改善了PSO易早熟、粒子后期相似度过高的缺点,同时也验证了IM-PSO对于大型火电机组负荷控制对象辨识的有效性。
    12  1 000 MW机组锅炉低负荷下管壁超温诊断及运行优化调整
    王小华 张战锋 黄伟珍 赵 鹏
    2019, 34(8):80.
    [摘要](110)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现阶段1 000 MW机组锅炉,低负荷下的管壁超温问题越来越突出,在深度调峰背景下,为解决其低负荷稳燃时的管壁超温问题进行了试验研究,比较燃烧器拉杆和磨煤机组合方式对屏式过热器、高温过热器和高温再热器管壁温度的影响,摸索出了低负荷运行时屏式过热器控制超温的思路,即低负荷运行时,采取关小两侧燃烧器区域风门开度、开大中间燃烧器区域风门开度的调整方法对燃烧器区域拉杆进行调整。优化调整后,500 MW负荷、AEF磨煤机组合运行方式下,屏式过热器管壁最高点温度由616.3 ℃降低至600.5 ℃,大大提高了管材的安全裕量,保证了低负荷下机组的安全稳定运行。
    13  基于特征投影分解方法的空冷单元降阶外推模型
    杨婷婷 杨景华
    2019, 34(8):87.
    [摘要](85) [HTML](0) [PDF 0.00 Byte](82)
    摘要:
    为了快速预测空冷单元内流动特性,利用经典差分法构造空冷单元离散格式,并求解初始时间内流场的数值解,组成瞬像集合,利用瞬像构造标准POD基,以此为基础建立高精度低维度的降阶外推模型,分析了在入口风速为3和5 m/s,计算时间步长为2时空冷单元内流场特性。结果表明:采用6个自由度降阶外推模型计算时间由362 s缩短为68 s,而最大误差分别为4×10 -6和2×10 -5 m/s,符合计算精度要求,验证了降阶方法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14  旋流非预混火焰长度的实验研究与理论预测
    席中亚 付忠广 胡晓天 姜一博
    2019, 34(8):95.
    [摘要](145)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在旋流非预混燃烧条件下,测量了变燃料量和变燃烧室压力工况下的火焰长度。采用基于直喷射流火焰建立的Fr模型、Frf模型及无量纲热释放率Q*模型对火焰长度进行预测,将预测结果进行旋流修正后与实验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随着燃料量的增大,火焰长度增大,这是由于形成火焰表面所需的空气卷吸增强所致;而随着压力的增大,火焰长度减小。3个模型的旋流修正结果均准确地预测了火焰长度的变化趋势,其预测值均高于实验值,预测值分别是实验值的1.2倍、1.7倍及1.3倍。基于3种模型,将实验数据进行拟合,得到新的关联式,提出了一种基于雷诺数的计算方法。
    15  流动布置方式对三分仓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力性能和硫酸氢铵沉积规律的影响
    陈 珣 王利民 杨 益 刘 帅
    2019, 34(8):102.
    [摘要](88) [HTML](0) [PDF 0.00 Byte](78)
    摘要:
    基于有限差分方法的回转式空气预热器热力计算模型,分析了在烟气顺流-逆流,二次风顺流-逆流,一次风顺流-逆流等流动布置方式下,流体和蓄热元件温度分布以及硫酸氢铵(ABS)沉积区域分布的变化规律。结果表明:当流动布置方式由逆流改为逆流-顺流混合型式后,流体与金属温度场分布改变显著。在二次风顺流-逆流,一次风顺流-逆流布置方式下,烟气分仓蓄热元件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随元件高度的分布曲线,随改变流向(顺流)空气流量比例的增加而趋于上凸;在烟气顺流-逆流布置方式下,烟气分仓蓄热元件最高温度、最低温度以及平均温度随元件高度的分布曲线,随改变流向(逆流)烟气流量比例的增加而趋于下凹;与采用烟气顺流-逆流布置方式相比,采用二次风顺流-逆流或一次风顺流-逆流布置方式,提高中温段和冷端平均壁温的效率更高,通过调节改变流向的流体流量比例,可以有效控制硫酸氢铵(ABS)沉积区域完全在吹灰通透性较好的冷端范围内,是更推荐的流动布置方式。
    16  超临界CFB旋风分离器选择性非催化还原脱硝特性模拟
    原奇鑫
    2019, 34(8):109.
    [摘要](236) [HTML](0) [PDF 0.00 Byte](76)
    摘要:
    为满足超低排放标准,某电厂筹建超临界CFB锅炉并在旋风分离器处安装选择性非催化还原(SNCR)脱硝设备。运用CHMKIN软件简化SNCR反应机理,并将简化后的18个化学反应机理和CFD软件结合,对CFB锅炉旋风分离器SNCR脱硝反应过程进行数值模拟,得到超临界CFB锅炉SNCR脱硝特性。结果表明:SNCR的反应温窗范围在850~1 050 ℃间,脱硝率随温度增加先升高而后降低,在950 ℃达到峰值;低温时提高氨氮摩尔比(NSR)对脱硝率影响不大,温度在反应温窗内时,提高NSR可以有效提升脱硝率,但增加NSR到一定程度,增涨会变缓,设置NSR=1.5左右较合理;低温时NH3逃逸量随NSR升高而增加,温度升高,NH3逃逸量逐渐减少,温度大于935 ℃时NH3逃逸量小于10 mg/m3。
    17  垃圾焚烧炉二次配风优化数值研究
    郑新港 黄 云 陈 竹 李 军
    2019, 34(8):116.
    [摘要](448) [HTML](0) [PDF 0.00 Byte](53)
    摘要:
    为研究焚烧炉二次助燃风的作用,以某厂生活垃圾焚烧炉为研究对象,建立了生活垃圾焚烧炉的三维数值模型,采用计算流体力学软件FLIC和FLUENT对炉排上的固相燃烧和炉膛内的气相燃烧过程进行了耦合模拟。结果表明:当焚烧炉不设置二次助燃风时,烟气在喉口和一次烟道内混合不均匀,可燃成分会沿后拱形成贴壁流,使得炉壁局部热负荷较高,易发生烧损现象,燃烧的不均匀也对污染物的消减不利;当在炉膛两侧设置二次风,尤其是旋流二次风时,流场得到较好的组织,可使喉口区域形成多个旋流区,二次燃烧效果比较好,并且湍动能、烟气路径长度和停留时间都较优,有利于可燃成份的充分燃烧和污染物的消减。
    18  R404A在5 mm小管径内冷凝换热特性研究
    杨丁丁 柳建华 徐小进 王学东
    2019, 34(8):122.
    [摘要](147) [HTML](0) [PDF 0.00 Byte](86)
    摘要:
    搭建了一个单管冷凝换热特性测试实验系统,研究不同工况下R404A在5 mm小管径管内的冷凝换热系数变化。根据实验数据,建立了R404A在小管径内的冷凝换热模型,并通过偏差验证来论证新换热模型的可靠性。结果表明:R404A在小管径内冷凝换热系数随冷凝饱和温度的上升而降低,随质量流速和干度的上升而上升,随热流密度的变化没有明显改变;当质量流速较大时,冷凝换热系数随着干度的增加,增大的趋势会更为明显,当干度较大时,冷凝换热系数随质量流速的增加,增加的幅度也更大;新关联式可以较好地预测R404A在5 mm内螺纹管的冷凝换热系数,且偏差最大为±20%。
    19  高效螺纹管强化传热机理研究
    吉力特 郭养富 范晓英
    2019, 34(8):130.
    [摘要](78) [HTML](0) [PDF 0.00 Byte](81)
    摘要:
    通过数值模拟的方法在雷诺数2 000~40 000范围内,对比分析了高效螺纹管与单向螺纹管在传热性能和压降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高效螺纹管由于交叉螺旋线使得壁面产生一定的宏观变形产生一个持续的湍流导致边界层减薄,管内螺旋线并没有使管内流体产生旋转流动,管内平均努塞尔数几乎为零,而单向螺纹管管内流体随螺旋线产生旋转流动;高效螺纹管受螺纹深度及螺旋角度影响较大,当H=0.7 mm时,努塞尔数增大1.57~1.83倍,但压降增大了3.83倍,当螺角为50°时努塞尔数增大1.76~1.89倍,但压降也增大了5.6倍,高效螺纹管深度为0.7 mm,螺旋角为50°时能够得到一个比较好的传热效果。
    20  非同步动叶周向分布关系对轴流引风机性能的影响
    王振华 孙志坚 邢景伟
    2019, 34(8):136.
    [摘要](80) [HTML](0) [PDF 0.00 Byte](73)
    摘要:
    为研究风机叶片发生非同步对风机运行的影响,以SAF36-25-2轴流式引风机为例,应用流场仿真软件FLUENT获得了相间对称分布、两两相间分布、两两对称分布和相邻分布4种叶片安装角发生正反向同等程度偏离情况下引风机的运行特性及流场特征。研究表明:叶片非同步将对风机通道内的流场产生极大的影响,正向偏离时,旋涡出现在非同步叶片旋转方向下一叶片流道内,反向偏离时,旋涡出现在非同步叶片对应的叶片流道内;动叶相间对称分布位置正向偏离引风机效率降低7.7%,反向降低5.8%,相邻分布位置正向偏离引风机效率降低7.2%,反向降低3.0%,相间对称分布位置周向分布对引风机流动效率的影响相对较大;动叶开度正向偏离时平均效率下降可达7.4%,反向偏离时平均效率下降可达4.85%,相对于叶片开度反向偏离,正向偏离产生的不利影响更为明显。
    21  新型止回阀稳态噪声特性分析
    臧恒波 卢佳鑫 周 杰
    2019, 34(8):142.
    [摘要](76)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针对新型主止回阀(利用差动活塞实现阀头与流体的对冲运动来完成阀的开启与关闭),搭建了稳态噪声特性分析实验台,在稳态工况下,进行了不同的初始压力和不同流量方向的实验。采用控制变量法,选择多测点测量来减小由环境因素引起的偶然误差。研究表明:新型主止回阀噪声与流体的流量成对数关系;阀门噪声与流体的静压力无关,并且新型主止回阀能够很好的抑制水击;管路流量变化的方向对止回阀噪声特性没有影响。
    22  入口脉动对太阳能空气集热器性能影响研究
    胡建军 李萌蒙 王美达 褚中良
    2019, 34(8):147.
    [摘要](337) [HTML](0) [PDF 0.00 Byte](72)
    摘要:
    提出将脉动流引入平板型太阳能空气集热器,通过增加壁面切应力延缓集热器内部积灰速率,提升其长期工作性能。采用数值模拟手段评估了集热器内部积灰对集热性能的影响,探讨了入口正弦型脉动流脉动参数对集热器流动和传热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在脉动周期内,集热效率基本不随时间变化,除了在0.5~2 Hz小范围低频脉动工况,集热效率均没有超过稳态流动时的集热效率,并且随着无因次振幅和脉动频率的增大,集热效率呈下降趋势;全压损失只随无因次振幅的增大而增加,当无因次振幅增大到1时,全压损失约增加40%左右;平均壁面切应力随无因次振幅和脉动频率的增大而显著增大,当无因次振幅为1,脉动频率为10 Hz时,平均壁面切应力较稳态时可增大132.4%,这将有利于延缓积灰速率并减小积灰厚度,对集热器长期工作性能提升起到积极作用。
    23  空气式PCM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实验研究与分析
    李亚伦 李保国 苏树强 肖洪海
    2019, 34(8):156.
    [摘要](550) [HTML](0) [PDF 0.00 Byte](79)
    摘要:
    为实现太阳能高效利用,将相变储能材料(PCM)、空气式太阳能集热器和热泵系统结合,设计了空气式PCM太阳能热泵供暖系统,并对该系统的运行模式进行研究和理论分析。结果表明,在四种不同运行工况下,室内平均温度均可维持在298 K,可满足采暖需求;平均太阳能辐射强度为556.7 W/m2时,集热器可为室内持续供暖10 h,日平均集热效率可达36.4%;相变储能芯储存的热量可维持热泵高效运行4 h,热泵的平均能效比(COP)可达3.1;阴雨天热泵可提供室内总供热量的92.6%,平均COP为2.6。系统整体运行稳定,节能效果显著。
    24  石油焦焦质特性对水焦浆稳定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张 钊 高夫燕 李建新
    2019, 34(8):163.
    [摘要](100) [HTML](0) [PDF 0.00 Byte](69)
    摘要:
    为了优化水焦浆的稳定性,实验研究了4种石油焦成浆的静态稳定性,分析了石油焦的可磨性、表面电性和孔隙结构对水焦浆稳定性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4种不同的石油焦,在同等条件下制备水焦浆,静置7 d后,水焦浆在硬沉淀产生量和析水产生量方面呈现较大差异,浆体稳定性悬殊。不同石油焦的可磨性不同,致使各焦粉的粒度分布特征有异,焦粉粒度分布峰高且窄、粒径集中时,颗粒堆积效率低,浆体稳定性差;粒度分布峰扁平且宽、粒径均匀时,不同粒度级间能够达到较好的填充效果,颗粒堆积效率高,成浆浓度高,浆体稳定性好。石油焦颗粒表面荷电量也各不相同,焦粒Zeta电位绝对值越大,焦粒间的静电排斥力越强,越能有效的阻碍颗粒间的凝聚,从而使颗粒在浆体体系中得以稳定分散,使浆体呈现较好的静态稳定性。石油焦微观孔隙结构特征与水焦浆的稳定性之间存在一定的内在联系,石油焦比表面积越小、平均孔径越大,水焦浆的稳定性就越好。
    25  1 000 MW超超临界锅炉燃烧系统数值模拟及工程应用
    王宏武 刘 欢 井新经
    2019, 34(8):169.
    [摘要](96) [HTML](0) [PDF 0.00 Byte](57)
    摘要:
    某电厂1 000 MW锅炉在运行中,存在炉渣可燃物偏高、再热蒸汽温度偏低、燃烧稳定性差、炉膛四角一次风配风不均等问题。利用专业数值计算软件对该四角切圆燃烧锅炉改造前及改造后炉膛内燃烧工况进行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落入冷灰斗的煤粉量由改前的0.065 kg/m3减少为改造后的0.052 kg/m3,减少约20%,最下层二次风集中布置增强了对煤粉的托举能力。改造后在燃烧器截面方向,炉膛中心低温区减少,炉膛四周环形高温区增大,炉膛截面热负荷提高。沿炉膛高度方向,炉膛底部燃烧器区域截面平均温度提高约50~80 ℃,有利于煤粉气流的着火及燃烧;炉膛上部主燃区截面平均温度提高约20~30 ℃,有利于提高再热蒸汽温度。最下层燃烧器喷口四角煤粉碳转化率由改造前平均约为92.2%提高至改造后93.1%。提出了底部一、二次风喷口改造,下组燃烧器区域敷设卫燃带,在一次风管道加装可调缩孔等方案。改造完成后,该锅炉可在500 MW低负荷可不投油稳定燃烧,炉渣可燃物降低至2.5%~5.5%,再热蒸汽温度有一定提高,锅炉运行状态良好,锅炉效率提高0.3%。
    26  螺旋翅片管换热器设计校核计算软件开发
    陈爱志 袁 猛 张文平 明平剑
    2019, 34(8):176.
    [摘要](92) [HTML](0) [PDF 0.00 Byte](59)
    摘要:
    Heat exchangers are widely used in various types of projects.The design and calibration calculations of heat exchangers need to refer to a large number of charts and data,thus,the workload is large and the efficiency is generally low.A design and calibration calculation software for heat exchanger was developed using Fortran 90 language based on the former Soviet Union boiler calculation method 73 standard,boiler water conservancy characteristic calculation standard,and boiler aerodynamic calculation standard.The software takes the structural parameters and design specifications of the heat exchanger as input data,and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of heat transfer and resistance are directly displayed.The calculation error of the software is within 3% compared to the actual measurement of the heat exchanger.
    27  百万级火力发电厂烟气余热深度利用研究
    段玉燕 樊晓茹 王正峰
    2019, 34(8):182.
    [摘要](140) [HTML](0) [PDF 0.00 Byte](74)
    摘要:
    基于超超临界燃煤机组对比分析了几种烟气余热回收方案的技术经济性,分析得出:除尘器前设置一级低温省煤器的余热利用方案系统最简单、投资最省,也是目前最常用的方案,若电厂不是特别追求经济指标的前提下,推荐使用;两级低温省煤器+冷二次风暖风器方案指标良好,不仅可以减低供电煤耗,还可以解决空气预热器冷段腐蚀堵灰的问题,节能效果显著,是目前推荐的新型烟气余热利用方案。

    当期目录


    年第卷第

    文章目录

    过刊浏览

    年份

    刊期

    浏览排行

    引用排行

    下载排行